“ 內(nèi)容摘要: 萼片和花瓣白色帶淡紫紅色或淺紫紅色的上部或有時全體淡紫紅色;花瓣橢圓形,長2.3厘米,寬9-10毫米,先端鈍,全緣,具5條脈;唇瓣寬倒卵形或近圓形。蒴果狹倒卵形,具長約1-1.5厘米的柄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 ”
兜唇石斛,莖下垂,肉質(zhì),細圓柱形,不分枝,具多數(shù)節(jié)。葉紙質(zhì),二列互生于整個莖上,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??偁罨ㄐ驇缀鯚o花序軸,每1-3朵花為一束,從落了葉或具葉的老莖上發(fā)出;花開展,下垂;
萼片和花瓣白色帶淡紫紅色或淺紫紅色的上部或有時全體淡紫紅色;花瓣橢圓形,長2.3厘米,寬9-10毫米,先端鈍,全緣,具5條脈;唇瓣寬倒卵形或近圓形。蒴果狹倒卵形,具長約1-1.5厘米的柄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
兜唇石斛生于海拔400-1500米的疏林中樹干上或山谷巖石上。分布于中國、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、錫金、緬甸、老撾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。
形態(tài)特征:兜唇石斛的總狀花序幾乎無花序軸,每1-3朵花為一束,從落了葉或具葉的老莖上發(fā)出;花序柄長約2-5毫米,基部被3-4枚鞘;鞘膜質(zhì),長2-3毫米;花苞片淺白色,膜質(zhì),卵形,長約3毫米,先端急尖;花梗和子房暗褐色帶綠色,長2-2.5厘米;
花開展,下垂;萼片和花瓣白色帶淡紫紅色或淺紫紅色的上部或有時全體淡紫紅色;中萼片近披針形,長2.3厘米,寬5-6毫米,先端近銳尖,具5條脈;側(cè)萼片相似于中萼片而等大,先端急尖,具5條脈,基部歪斜;萼囊狹圓錐形,長約5毫米,末端鈍。
生長習性:兜唇石斛是一種喜陰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喜在溫暖、潮濕、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、半陰半陽的環(huán)境,1月平均氣溫高于8℃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,適宜生長溫度為15到28度,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60%以上,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。
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樹干上生長,有的也生長于石縫中。屬氣生根系,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,采用的基質(zhì)最好能通風透氣濾水,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,生長速度快,生存能力非常強。每年春末夏初,二年生莖上部節(jié)上抽出花序,開花后從莖基長出新芽發(fā)育成莖,秋冬季節(jié)進入休眠期。
兜唇石斛的文化背景:兜唇石斛被認為“秉性剛強,忠厚可親”,西文社會人們常把她敬獻給自己愛戴的尊長。并在每年6月19日時,將石斛送給父親,被稱之為“父親節(jié)之花”。它有著“歡迎你,親愛的”的花語。
可將其與非洲菊、圓葉桉樹制成胸花,佩在胸前。在歐美常用石斛花朵制成胸花,配上絲石竹和天冬草,表示“歡迎光臨”。至今,廣泛用于大型宴會、開幕式剪彩典禮或招待貴賓。
兜唇石斛的病害防治
黑斑?。?/strong>病害時嫩葉上呈現(xiàn)黑褐色斑點,斑點周圍顯黃色,逐漸擴散至葉片,嚴重時黑斑在葉片上互相連接成片,最后枯萎脫落。此病害常在初夏(3-5月)發(fā)生。防治方法:用1︰1︰150波爾多液或多靈1000倍液預防和控制其發(fā)展。
炭疽?。?/strong>危害葉片及莖枝,受害葉片出現(xiàn)褐色或黑色病斑,1-5月均有發(fā)生。防治方法: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或5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2-3次。
煤污?。?/strong>病害時整個植株葉片表面覆蓋一層煤煙灰黑色粉末狀物,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,造成植株發(fā)育不良。3-5月為本病害的主要發(fā)病期。防治方法: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或40%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1-2次防治。
菲盾蚧:此害蟲寄生于石斛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的背面,吸取汁液,引起植株葉片枯萎,嚴重時造成整個植株枯黃死亡。同時還可引發(fā)煤污病。
防治方法:此害蟲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,以40%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1-3度石硫合劑噴殺效果較好。已成盾殼但量少者,可采取剪除老枝葉片集中燒毀或捻死的辦法進行防治。
蝸牛:害蟲主要躲藏在葉背面啃吃葉肉或咬莖為害花瓣。該蟲害一年內(nèi)可多次發(fā)生,一旦發(fā)生,為害極大,常常可于一個晚上就能將整個植株吃得面目全非。
防治方法:用麩皮拌敵百蟲,撒在害蟲經(jīng)常活動的地方進行毒餌誘殺;在栽培床及周邊環(huán)境噴灑敵百蟲、澳氰菊酯等農(nóng)藥,亦可撤生石灰、飽和食鹽水;注意栽培場所的清潔衛(wèi)生,枯枝敗葉要及時清除場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