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金達萊是田野中開放的第一朵花,朝鮮人民將金達萊看成是春天的使者,堅貞、美好、吉祥、幸福的象征,她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花,同時她也是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州花,延吉市的市花。金達萊的花語是長久開放的花。朝鮮人用她來象征長久的繁榮,喜悅和幸福。 ”
金達萊,即朝鮮語“???”的音譯,別名無窮花、映山紅、尖葉杜鵑、興安杜鵑,主要生于山坡,草地,灌木叢等處。實為杜鵑花科的迎紅杜鵑,即中國的興安杜鵑,其原意是長久開放的花。
金達萊是田野中開放的第一朵花,朝鮮人民將金達萊看成是春天的使者,堅貞、美好、吉祥、幸福的象征,她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花,同時她也是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州花,延吉市的市花。金達萊的花語是長久開放的花。朝鮮人用她來象征長久的繁榮,喜悅和幸福。
形態(tài)特征:常綠灌木,高可達2米,干皮淡灰色,微有剝裂。小枝細長,分枝多,植物體各部多具散生白色腺鱗。單葉互生,卵狀披針形,長3-7厘米,寬1.5-3.5厘米,先端尖銳,基部楔形,兩面無毛僅具腺鱗。
全緣葉,葉緣基部偶見粗毛,具短葉柄,早春先葉開花,花兩性,單花或數(shù)朵生于枝頂,花冠寬漏斗狀,深紅或淡紫色,雄蕊10枚,5長5短,花藥紫色?;ㄖL于雄蕊并伸出花冠外,花梗、花萼均具白色腺鱗。蒴果短柱狀,暗褐色,密被腺鱗,熟時5瓣開裂,花期4-5月,果熟9-10月。
生長習性:杜鵑花屬種類多,習性差異大,但多數(shù)種產(chǎn)于高海拔地區(qū);喜涼爽、濕潤氣候,惡酷熱干燥。要求富含腐殖質(zhì)、疏松、濕潤及pH值在5.5~6.5之間的酸性土壤。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,耐干旱、瘠薄,土壤pH值在7~8之間也能生長。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,生長不良。
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,但不耐曝曬,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,并經(jīng)常以水噴灑地面。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,以春梢為主。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~20攝氏度,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或低于5攝氏度則生長停滯。
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,以后隨溫度上升,花芽逐漸膨大,一般露地栽培在3~5月開花,高海拔地區(qū)則晚至7~8月開花。北方在溫室栽培。1~2月即可開花。杜鵑花耐修剪,隱芽受刺激后極易萌發(fā)。
可藉此控制樹形,復壯樹體。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,所發(fā)新梢,當年均能形成花蕾,過晚則影響開花。一般立秋前后萌發(fā)的新梢,尚能木質(zhì)化。若形成新梢太晚,冬季易受凍害。
金達萊的栽培技術(shù)
栽植:花盆以透氣性良好的泥盆最佳,紫砂盆次之,釉盆及瓷盆最差。上盆是應該注意選擇花盆的尺寸,切忌小苗用大盆。如果盆太大,盆土經(jīng)久不干,通氣就會不好,同時根系不宜達到盆壁,影響幼苗的發(fā)育。一般扦插苗可選擇直徑為10厘米左右的泥盆,一年之后再翻入15厘米左右的花盆。
上盆時,應注意做好排水層,沿用瓦片蓋住排水孔,再放入1/3的粗土粒,并略加細土。然后將杜鵑苗放入,一手扶正幼苗,一手向盆中填土。填土時注意只能填至盆口下2厘米處,不能過滿。
以便日后澆水,最后將盆四周嗽實,搖動花盆,使盆面平整。種植完后,要用噴壺澆一次透水。注意在澆水時須澆至盆底有水滲出才行。如果澆水不透,只澆濕表層而濕不到內(nèi)層,則會使盆花干死。
一般每隔3-4年進行一次換盆,換盆的時間以3月杜鵑開花前或9月為宜,進入盛花期的植株適宜在花后進行。換盆時,應注意不要去掉過多的老土和傷害根系,否則會影響生長和開花。換盆時可加入一些新配制的酸性土,并澆足水,先將其置于陰涼處1周左右,才逐漸見陽光。
施肥:施肥要根據(jù)杜鵑花各個生長期的需要進行。如開花前要施磷肥,10天1次,連續(xù)2-3次,可使花朵大、色澤艷、花瓣厚、花期長。開花期應停止施肥?;ê笠a充氮肥,使樹體恢復,促進抽枝長葉。7-8月高溫季節(jié),生長停滯,不宜施肥。
秋季進房前,為杜鵑花長苦期,需多施磷肥,7-10天1次。冬季進入休眠期后,即停止施肥。給杜鵑花施肥時應注意:薄肥勤施,肥料要充分腐熟。施肥宜在晴天的傍晚、盆土干燥時進行,此時施肥安全,效果好。施肥后的翌日早上,要澆1次清水,以便溶解土壤中的肥料,幫助根系吸收。
澆水:給杜鵑花澆水應根據(jù)天氣變化和植株生長情況而定。一般情況下,盆土要見干見濕,春、秋季節(jié)今可每2-3天澆1次透水,夏季飛漏高,每夭清展和傍晚各澆1次水,同時要用清水噴灑葉面及向花盆周圍地面灑水,以嘴加空氣濕度。
連陰雨天,應及時傾倒盆內(nèi)積水,防止爛根。立秋后氣溫漸低,澆水應逐漸減少。冬季入室后應控制澆水量,使盆土經(jīng)常保持略濕潤狀態(tài)為宜,否則極易爛很。冬季還應注意經(jīng)常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嘀洗枝葉,以防止灰塵沾污葉片,影響光合作用,同時也能減少煤煙病發(fā)生的機率。
溫度:北方地區(qū)盆栽杜鵑在栽培管理中,溫舊,光照要適宜。一般于谷雨之后(晚霞過后)出室,放在陽臺上或庭院中,此時陽光較柔和,只需中午前后適當遮陰。入夏后須移至陰棚下或室內(nèi)陰面窗臺上,保持通風良好。
到了秋末可不再遮光,以利于植株的生長充實。入冬前移入室內(nèi),放在陽光充足外,冬季室溫以10℃左右為宜。冬季室溫過高,植株生理活動加強,消耗養(yǎng)分,會影響翌年開花和生長。
出苗:出苗之前,要保持盆土濕潤。一般在15-20℃時,20天左右出苗,發(fā)芽率75-85%。此后可將覆蓋物取去,注意通風,提高幼苗抗性。干燥時用紉噴頭噴濕,不可沖倒幼苗。
插后一個月內(nèi),重點在遮蔭和噴水,使插穗始終新鮮。大雨時避免雨水沖擊,連 日陰雨要注意排水,噴1/1000托布津防治黑斑病,高溫季節(jié)要增加地面、葉面噴水,注意通風降溫。 毛鵑、東鵑、夏鵑發(fā)根快,約1個月左右;西鵑需60-70天。
長根后頂部抽梢,如形成花蕾,應 予摘除。9月后減少遮蔭,使小苗逐步壯實,10月可施薄肥。下旬即可上盆。若在插床上安裝電 子葉自動噴霧裝置,介質(zhì)用砭石或珍珠巖,則不需遮蔭。
在全日照下,20余天即生根,成活率為 95%以上,2個月即可移植。 置蔭棚下,忌陽光直射。注意袋中有無水珠,若無可解開噴濕接穗,重新扎緊。接 穗7天不萎即有成功把握,2個月后去袋,次春解開綁扎。
場地:栽培西鵑需室內(nèi)和室外兩種環(huán)境:室內(nèi)是為冬季防寒用,最冷不低于-2-3℃。室外是為了度過炎夏,江南地區(qū)從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養(yǎng)在戶外,要求有落葉樹的自然蔽蔭,或人工搭置蔭棚,創(chuàng)造一個半陰而涼爽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地面要有排水坡度,花盆放在擱板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