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(nèi)容摘要: 花籠的外觀非常特殊,通常不會與其他球類混淆起來的?;ɑ\的年幼植株的顏色為淡草綠色中透著蒼白,老年植株更加趨向灰綠色。人工栽培條件下,花籠幼嫩的部分,呈現(xiàn)出紫紅色,這種情況在嫁接株上表現(xiàn)更加明顯。 ”
花籠的外觀非常特殊,通常不會與其他球類混淆起來的。它的個體很小,單頭植株直徑一般在3~5cm,最大一般7cm,扁球狀。和花籠的生長環(huán)境相一致的是,它沒有通常仙人掌植物那樣發(fā)達的、可存貯水分的肉質(zhì)根。
花籠的年幼植株的顏色為淡草綠色中透著蒼白,老年植株更加趨向灰綠色。人工栽培條件下,花籠幼嫩的部分,呈現(xiàn)出紫紅色,這種情況在嫁接株上表現(xiàn)更加明顯。
形態(tài)特征:花籠的球體通常有6~12條左右的棱,在棱與棱之間,橫延著許多小的副棱,像整條棱都打皺一樣,這也是這個屬的中文名:皺棱球?qū)俚膩須v。花籠球體的棱脊和頂部長著早落而卷曲的土黃色小刺1~3根以及微小的絨毛,這些絨毛沿著棱脊的中心線生長,而副棱脊上則不長絨毛。
花籠的花小, 直徑不超過1cm,白色稍帶粉紅,外圍花瓣色較深,通常嫁接花籠開出的花色更加泛紅,花瓣的外周通常綴有略深的條紋?;ǘ鋸那蝽敳康慕q毛中開出,有六個萼瓣同時開放。
花朵的管束很長,呈高腳杯狀,花朵具有輕微的香氣,種子細小。野生花籠的種子通常通過風進行傳播?;ɑ\的花期通常從4月份一直可以開到10月份,但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。
生態(tài)習性:花籠喜歡長在主要由易碎的石灰石構(gòu)成陡峭的山崖上,常生長于背陰坡巖石的背陰面,扎根于苔蘚之上。花籠喜群居,在原產(chǎn)地沒有被破壞過的地方,花籠常一群聚集生長在一起。
花籠的繁殖方式
種子繁殖:花籠一般只采取種子繁殖,但這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,因為盡管花籠種子很容易得到,發(fā)芽率也很高,但苗期的管理難度非常大,一個不注意就能被曬熟,幾天不去看就可能被青苔吞噬,想長成型需要太多的關(guān)心和照顧,因此實生栽培花籠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并經(jīng)過非常漫長時間才能實現(xiàn)的事。
嫁接繁殖:花籠可以嫁接繁殖,一般都采取側(cè)芽嫁接,實生苗嫁接幾乎是無法進行的。嫁接的花籠通常不大便會群出子球,尤其是嫁接在三角柱上,長到10cm的嫁接球也并不需要多少年。
三角嫁接株適合用來收種子,但由于非常愛出子球,觀賞性較差,三角的耐寒耐熱性、壽命和美觀程度也很不理想。推薦南方和北方的朋友采用龍神柱嫁接,操作簡單,成活率較高。
長江流域由于龍神柱冬季耐寒性也較差,推薦采用袖浦柱嫁接,不過袖浦嫁接難度較大,因為花籠的維管束很細小,球體很堅硬,水分也缺乏,通常只能盡量選擇小的接穗接在幼嫩的袖浦柱尖端上來提高成活率。嫁接花籠落地幾乎不能出根,嫁接側(cè)芽也基本沒法扦插發(fā)根,尤其是嫁接在三角上的植株,通常在還未發(fā)根前就已經(jīng)干縮或者腐爛。
扦插繁殖:除了實生以外,日本有用野生3~4cm的側(cè)芽進行扦插繁殖。不過只要想辦法弄出根以后,花籠的培育就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。
病害防治:春夏秋三季噴2~3次殺菌劑(甲托,多菌靈等),重點提防介殼蟲和根粉介,紅蜘蛛和蚜蟲都較不喜愛危害花籠這類硬質(zhì)而少汁液的球。可以在栽培土加入殺蟲藥,多注意預(yù)防。